备忘录

数字工具规划,手账记录,我觉得这样感觉还挺好的

又一次要提到手账,自从在无印良品店看到今年份的手账本后就逐渐沉迷,直至11月份终于入坑。我是一个热衷于钻研感兴趣事物的人(暂且不谈有没有成果),到今天为止,小红书推给我的内容已经至少有60%与手账相关了,有一些用法让我很有启发: 📚我的手帐哲学|时间轴的再认识 - 慢慢 J人狂喜:靠这本手帐做时间设计有点太爽! - 宁宁的秘密基地 和国誉DAYS在一起的第一周|手帐心得 - 我们爱手帐_主编君 一日一页时间轴 | 国誉自我 | 使用心得 - 云蔓的手帐生活 目前手账本的用法 从上面的推荐内容可以看出,我换了新本子,现在同时在用的是三本:之前买的muji A5活页本、能率5002、国誉自我Days。Muji的任意日程本是很经典的周历布局,我原本打算日期页对折,一半写待办,一半写完成,自由书写页就任意发挥: 实际写下来,我发现我的待办规划是在Todoist而不是在纸本上完成的,于是这部分就开了天窗,自由书写部分成了每日小结,事事都想写一面A5就不太够了。正值年末,不少人在小红书上发自己的“手账体系”,本数和玩法都乍舌,实在是给我开辟了一个新世界,

明确主线,建立系统,2025年肯定会更好

2025

明确主线,建立系统,2025年肯定会更好

重当牛马之后,越来越觉得新环境新模式带来的挑战巨大,过往的经验并不能直接套用在新工作上,这让我十分焦虑。一方面,我急需有所产出,尽快站稳脚跟,另一方面,理清方向和工作流,才能更快盘活资源,让自己更轻松,否则持续被KPI牵着鼻子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的节奏都会乱套。然而工作环境无法改变,我能做的只有让自己去适应。 11月里,我读了《OKR工作法》,有点启发,新换公司很容易被各种陌生的信息扰乱视线,失去焦点,OKR的重心便是聚焦,正是我当下需要的。我尝试用Notion实践OKR的方法,结合一直沿用的GTD和PARA,缝合出了一套模板,两个月下来边用边完善,自我感觉到了可以拿出手的程度了。 参考思路 系统分工 上图是我缝合怪系统的思路。 * PARA(绿色):作为分类框架,旨在辨别各项信息、待办所处的状态 * OKR(红色):作为价值标准,在于聚焦主线相关的资源 * GTD(蓝色):执行流程,将主线任务进行到底 思考过程 1. “Area”作为需要长期履行的职责,可以约等于一个阶段的人生主线,基于此,

2024年最爱的三个产品

2024

2024年最爱的三个产品

又到了年终,各种题材的盘点回顾不可缺少,我也不能免俗。今年虽然无比艰难,但在应用上还是没少花钱,明确记得付过费的就有如下几款: * Flomo,国内人气笔记应用。 * Hazel,知名Mac端自动化应用。 * Scapple,老牌白板工具。 * Todoist,老牌GTD应用。 * 黑神话:悟空,想必无需多言。 似乎还挺节制的😊,回到正题,简单讲一下今年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3款应用,不局限于上面提到的。 小红书/微信公众号 第一名要给小红书和微信公众号,两个并列。自从去年开始做号,尽管进度缓慢,但这些媒体平台还是给了我远超现实的正反馈,我收获了几百个关注者,通过零星的产品出售获得了少量变现,让我成就感满满。 通过内容生产,我对未来有了一些新的思路,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认真工作,努力生活的思维。 代码和媒体是不需要许可就能使用的杠杆。这两个杠杆是新富阶层背后的杠杆。你可以创建软件和媒体,让它们在你睡觉时为你工作。 ––纳瓦尔 我的内容远谈不上优质,但依然有人喜欢,有人付款,这对我意义很大,给了我被需要的感觉。 感谢每个浏览我内容甚至为之付费的朋友!

小陶持续进步

记录困惑,寻找解法,功不唐捐

Latest

记录时间日历版快捷指令更新

之前的记录时间日历版快捷指令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欢,但做得比较简陋,只能在固定的日历中创建日程,也没法在备注中写必要的信息。这就导致了虽然显示为了时间块,但是单调的颜色不方便区分实际的时间使用场景。 这一版做了更新,现在可以: 1. 在不同日历中创建日程 2. 通过快捷指令开始和结束计时,自动记录时长 3. 结束计时是可添加备注内容 本快捷指令售价2.99元,一次性买断,后续免费更新。如有需要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进行购买。

人到中年,再不自我经营就晚了

上周和两位前同事稍微聊了聊。两位都是我在铁皮柜公司的同事,境况却大不相同。 铁皮柜公司近年筹备上市,在基层看来,所有工作都围绕着数据展开,很多时候与长期主义的观念并不一致。因此,在公司较久的员工,思路和节奏有时便很难同步,不少同事由此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今天提到的两位同事和我都是类似情况。 我从铁皮柜公司出来后休息了好久,逐渐觉得可挥霍的时间不多了,开始出来重找工作。年初前同事介绍一家小公司,商业模式评估下来大致能跑通,也没多想就进了。第一位同事,姑且叫他老Y,刚刚从铁皮柜公司出来,四处问机会,没想到最后和我进了一样的公司。 公司刚进去时感觉还不错,不太卷,指标也算合理。但是随着不断了解,小公司的局限性便越发体会到了,没有稳定的战略战术,老板的天花板就是公司的天花板,乡情厚重导致各种不均,加上最重要的资金储备不足,就越来越觉得很多事情比戏更有意思。7月底我又离职了,8月底找到了新的工作。 老Y还在里面呆着,他喜欢在不卷的情况下求稳,稳的意思是希望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都尽可能地在自己的舒适区,薪资水平反倒不是第一位的重要。他说:“但凡公司能稳

从手帐本到无印良品muji逐渐与当下的生活场景错配

尝试入坑实体笔记本 我一直试图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效率,缓解自己在各种事情上的拖延。以往都是尝试使用各种app,但现在逐渐意识到,工具并不是第一位的,自己的心态、方法论反而占比更高。 10月底看 Carl Pullen 的视频提到富兰克林日程表,感觉很有意思,想买本活页本做简单记录。 于是到小红书上刷相关内容,由此发现了一个巨坑,原来以为手帐圈的玩法只是打扮打扮记录。现在才知道,本子厂家在内页的内容上玩出了花,时间轴、甘特图都是常规操作了。很多玩家更是一起用很多种本子,每日打卡记录、待办事项、心得总结、随手记录各司其职,不亦乐乎。 顺便知道了几个日本文具品牌:国誉、能率、锦宫、满文乐,能率的内页设计真是细致精良,后面如果还做 Notion 模板,完全可以借鉴相关思路。 而这些,基本手机上都有非常优秀的app可以替换,对于手帐玩家来说,我觉得他们关注和持续的点可能在于: 1. 仪式感,进入心流的爽感 2. 实物感,历年积累看上去可以把青春实体化 3. 更符合天性,毕竟人用纸笔上千年

无需关注,无需留言,无需进群!用Downie免费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下载新版教材。

今年小学生家长们有一个比较关注的点是教材改版,比如三年级人教版英语,跟以前完全不一样。我们暑假里已经从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络里找到了影印本,我甚至还在B站上看到有老师做了视频课,但影印本始终都只是拍摄的照片截图,质量并不高。 今天是9月1号开学,我看了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新版教材已经上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子平台,后者是国家教育公共服务的综合集成平台,公办普惠,完全没有费用。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有很全面的教材可以浏览,还有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视频。家长平时辅导的时候完全可以配合学校教学进度,让孩子观看对应的公开课视频进行复习和预习。 我儿子这学期是三年级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了新版的各科教材,且都是高质量的PDF版本,完全没有必要再去社交网络上找人索要,免除了各种关注留言进群的烦恼。但网站上并没有直接放出下载链接,因此需要使用专业的下载工具。 如果你跟我一样使用的是Mac,可能听过Downie。它通常会被介绍为一款知名的视频下载应用,起初我也被这个介绍唬过,认为不算刚需,直到有回心血来潮试用了一下才发现它

用Notion记录时间,摆脱时间贫困(图表版大更新!)

之前做的记录时间快捷指令日历版反响还可以,后续稍微更新了一下,添加了显示时长的功能。但其实我还做过一个可以搭配快捷指令使用的Notion计时模板,反响不是特别强烈。 这两天Notion连发大招,先给了久违的中文界面,又偷偷摸摸地上线了图表功能,至此,Notion被飞书多维表格拥趸们长期嘲讽的短板终于补全了。我顺势把记录时间的模板又翻出来,做了一翻更新,希望对大家有用。 时间记录Notion模板图表版 界面功能 首页-快捷导航和每日记录 * 点击左侧“快捷导航”-“时间块记录”链接可直通页面浏览或修改记录。(重要:任何时候都请勿删除该链接)。 * 点击左侧“快捷导航”-“新建记录”按钮可快速。 * 右侧“每日记录”以时间轴显示当天各事项,右侧圆环图形式按分类显示各事项用时占比 首页-每周统计 * 左侧日历视图按周维度显示各事项记录,可直观反映劳逸程度。 * 右侧以垂直条形图显示每天各分类用时占比。 首页-本月分类趋势 X轴为日期,Y轴为每日各分类占比,曲线

普通人的信息管理手册:01心态篇-因囤积信息而焦虑?大可不必!

我每天手机屏幕使用时间超过8小时,囤积各种信息对我来说再正常不过。有趣的内容、干货文章或者新颖工具,都会触发我的收藏冲动,信息囤积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难以抗拒的习惯。 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会因囤积信息这件事而焦虑,觉得不处理完这些信息就是很大的”罪过”,收藏=积灰,稍后=永不,但现在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内耗。 人们热爱囤积,无论对象是金钱食物,还是各种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但极少有人人会为囤积金钱和食物而焦虑,金钱食物固然其有明确的实用价值,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但当今时代,信息难道不是同等重要的基础资源吗?为什么我们对前者来者不拒,对后者却心存疑虑?基于普遍的常识,人人渴望博学多识,却又对知识信息的收集心怀畏惧,这不正是叶公好龙吗? 信息无限增长,个人必然无法全盘吸收,我们所收集的不过沧海一粟,是经过初步筛选后自认为有价值、有兴趣的一点微末。这些积累可能是我们赖以为生的必需,也可能是点缀生活的精彩片段。想通这一点,我们便没必要为广泛地囤积信息感到焦虑,每一次收藏都是一次粗略的甄选,是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只要是主动收集,我们就

做社区拓展的朋友看过来,一套模板帮你理清楚整条工作流,让你万事了然于胸。

每个小区都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商业设备:快递柜、车辆道闸、自动贩售机、电梯广告、电动车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备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出。和每个社区产权方或者物业打交道,铺设这些设备,这是社区拓展这一行要做的事。很多公司名头是科技公司,但其实都只是用这些想到想不到的设备去充当吸取利润的根须而已,无非是赚钱的姿势好看不好看,与业主的需求匹配不匹配而已,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社区拓展都是业务线的根基,脏累烦,但不可忽视。 而我,在这个行当已经8年,自认为从服务过的公司,从实际的工作经验中大致摸清楚了这个行业的工作流,因此,我用Notion做了一个模板,试图让需要的同行借助工具让社区拓展工作做起来更容易。 适用场景 1. 业务涉及方: 甲方:产权方(如开发商、业委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 乙方:业务方 2. 业务流程 1. 乙方从甲方处获取场地,通过投放乙方设备为甲方提供服务,并获取收益。 2. 甲乙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3. 合同期内乙方定期向甲方支付场租/服务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

一键借阅超级赞!书店选新书,图书馆豪横买单!

杭州图书馆有个“一键借阅·书店借书”的活动,规则就是市民去指定书店挑选想看的书,收银台办理手续后,图书归杭州图书馆所有,而市民可借阅这些书长达40天,读完直接返还到市、区级图书馆。 我这周才知道有这回事,但实际上这个活动依托“一键借阅”小程序,2021年就开始了。今年的活动是4月21号重启的,合作书店有下沙的博库书城,离我家三站地铁,最近的24小时微型自助图书馆离家步行不过10分钟,这种便利,怎么可能错过。 于是一家三口昨天一口气薅了22本书回来,下沙的博库规模比较小,新书不太全,所以这次儿子借的各种阅读书占了大头,我自己只借了两本《一如既往》、《吉卜力的天才们》。 我回家稍微翻了一下“一键借阅”的小程序,真的是宝藏。 它的主要功能有3个。 生成电子借书证 生成了电子借书证,杭州市、区级图书馆可以随便逛,也可以使用“一键借阅”的其它功能。 每张借书证限借图书20册(件),借期40天,借期内可续借一次,续借期15天(借期满后次日起算)。 线上借书 在“一键借阅”小程序上读者可以选书借阅,

WWDC 2024 观后感:砸了很多开发者的饭碗,也在AI领域亮出了自己的底气

我现在正在用 macOS Sequoia 的开发者预览版写这篇文章,用唯一的主力机装早期的预览版系统还挺冒险的,但窗口管理、备忘录更新这些小更新对我的诱惑挺大,实在没有忍住,就冲了。 发布会之前,Mark Gurman 早就把WWDC将要发布的 AI 相关内容透了个底掉,而苹果欲说还休的样子,让整个发布会的前面大半段显得格外无趣。一个个功能更新对苹果来说不过是屎上雕花,却无情地砸掉一个个中小开发者的饭碗(在此特别哀悼 1password、Moom、Mosaic、fantastic)。 而 Apple Intelligence 给人的直观感觉则像是在把 Mark Gurman 的播客转录成文字大纲照本宣科。没有惊喜,但人人都不会觉得事情仅此而已。 按照苹果官网的介绍,Apple Intelligence 由多个功能强大的生成模型组成,这些模型专门用于用户的日常任务,并可即时适应用户当前的活动,其中包括一个 ~30 亿参数的设备语言模型,以及一个更大的基于服务器的语言模型,可通过私有云计算在 Apple 芯片服务器上运行。 他们将自研模

通过快捷指令在日历中记录时间,增加在日程标题显示时长

时间记录快捷指令是我到目前为止最受欢迎的小产品。 昨天随手打开公众号助手,发现有朋友在之前的帖子(《做了一个快捷指令记录时间,让自己更清楚时间花到哪里去了》)里留言,希望增加时长记录,于是我修改了一下时间记录快捷指令,增加了计时功能,精简了部分步骤。按我自己测试来看,流程比之前顺畅一些。 功能演示 开始计时 结束计时 快捷指令步骤 在小红书上看到不少笔记,有不少人同样使用日历做时间记录,也喜欢把各项时间分好类,记录时也按对应的类别去使用不同的日历,甚至有人直接用日记作为复盘工具,视觉效果一级棒,但我总觉得,记录时间和记录待办事项或者灵感一样,越是快捷越好,最好记完即退,所以在我的快捷指令中只使用了一个专门的记录时间的日历。而复盘,我更倾向于使用笔记应用,方便查询、引用、再次使用。 还是按照老规矩,愿意手搓的朋友可以按图自制,请注意修改记录时间所用的日历。懒得手搓,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后台发送关键词”时间记录“免费获取。

每天能进步1%,一年后你会提高近37倍

“如果你每天能进步1%,一年后你的成绩会提高近37倍。”是James Clear的《掌控习惯》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尽管一眼看上去更像永远够不着的大饼,但在有心自我提升时没法不伸出舌头够一够。 书中James Clear提出了培养好习惯四个定律,很有实操性: 1. 第一定律:让它显而易见; 2. 第二定律:让它有吸引力; 3. 第三定律:让它简便易行; 4. 第四定律:让它令人愉悦。 我试图按照这四条定律在今年内培养起以下这些习惯: 1. 每天写日记 2. 每周写周记 3. 每天做10个俯卧撑 4. 每天读书 5. 每天复习anki卡片 6. 每周更新账户 这些新习惯对应我的几个方向: 1. 身体健康:用俯卧撑来锻炼背部和肩部肌肉(当前的每日目标实在丢人) 2. 记录:方便回忆、积累素材、复盘改善 3. 输入:没有比读书更好的输入来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