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一台全新Mac,只有100刀预算,最多三个软件,你会买什么?

Minja老师在UNTAG社区里问了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给你一台全新Mac,只有100刀预算,最多三个软件,你会买什么?

我盘了一下自己电脑里以买断形式购买的应用,有如下几个:

  • Yoink,8.99刀
  • OmniFocus,99刀
  • Keyboard Maestro,36刀
  • DEVONthink,199刀

显然,我是一个很愿意在工具上花钱的“大怨种”,但有一说一,这几款应用我都是每天必用,沉浸其中。

既然问题中有100刀的上限,那么我就介绍下Yoink和Keyboard Maestro这两款应用。

Yoink

Yoink比较简单,是一款文件临时中转站应用。我的设备是20年的丐版M1 MacBook Air,屏幕13寸,不要说把应用全屏了,就是窗口开大一点,多任务时都很拥挤。

之前上班时有个报备审批流程是这样的:

  1. 先行写好报备资料,资料有文字、系统数据截图、照片
  2. 发邮件给上司报备审批

其中数据截图默认会存在桌面,之前拍的照片默认会集中在“照片”应用中。

我习惯先把截图和照片拖拽到Yoink,然后再在写资料时把这些素材从Yoink中拖放到所需位置。

这其中解决的痛点是截图、照片文件本身并没有移位,我没有多次寻找,集中暂存到Yoink后,可以锁定保持,多次复用。

Yoink已加入Setapp订阅服务,如果您订阅了Setapp,可以直接下载无限制使用。

如果您还没有订阅Setapp,可以通过我的链接注册订阅,可以获赠30天试用时间。

Keyboard Maestro

Keyboard Maestro相比之下就复杂得多,用户可以用它创建各种自定义的快捷键、宏、脚本和自动化流程,极大简化各种重复性工作。我还在持续学习中,目前用的最多的是两个动作:

  1. 输入成对标点符号(比如书名号、引号)是一件比较烦的事情,通过Keyboard Maestro的脚本,可以实现用快捷键输入符号,并把光标移动到符号中间方便继续输入内容。
  2. 我的Blog使用的是Hugo,更新post时需要输入一些metadata,也比较繁琐,使用Keyboard Maestro,可以用快捷键自动插入metadata模板方便输入内容。

我不敢说这些应用给我带来了多大的效率提升,获得了什么成果,但是它们最终以较为方便形式解决了一个个让我感到烦躁的大小问题,这足以让我开心不已。

你有什么买断制的好应用推荐吗,欢迎留言交流。

Read more

纸笔与数字的碰撞:我的手账与日记实践之路

纸笔与数字的碰撞:我的手账与日记实践之路

昨天的主要时间都用来补日记和手账,春节期间欠账太多,这次补日记以数字为主,都写在备忘录里,手账写到后面反而一天只有一句,不过我尽量挑选了贴近的单向提示词贴上去,也算是拼贴手账了。 自从了解到了ForeverNotes——一个根植于苹果备忘录的笔记系统,就尝试实践了一下。 用备忘录有几个好处: 1. 苹果备忘录功能够强,除了图谱、双链,笔记的基本功能都有,不需要折腾。 2. 系统原生应用,不会黄。 3. 不需要考虑附件位置。 4. 多设备同步不是问题,尽管有人说iCloud是屎,但我目前没遇到意外,同步延迟什么的,我没有即时更新的需求,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我尝试将纸质手账和数字日记结合使用,一个月下来两边都还算坚持下来了。 我使用快捷指令计时,如之前所说,Notion可以自动统计时长占比,手动誊写到国誉自我days上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可视化,不需要在手机电脑上打开应用查看。有时会忘记激活快捷指令,但好在后续也能回忆起大致的用时情况,实践结果可以接受。 临时想法如果不方便在电脑上记录会写在随身携带的A7小本子上,方便的话就即时写到备忘录当天的笔记里。 ForeverN

数字工具规划,手账记录,我觉得这样感觉还挺好的

又一次要提到手账,自从在无印良品店看到今年份的手账本后就逐渐沉迷,直至11月份终于入坑。我是一个热衷于钻研感兴趣事物的人(暂且不谈有没有成果),到今天为止,小红书推给我的内容已经至少有60%与手账相关了,有一些用法让我很有启发: 📚我的手帐哲学|时间轴的再认识 - 慢慢 J人狂喜:靠这本手帐做时间设计有点太爽! - 宁宁的秘密基地 和国誉DAYS在一起的第一周|手帐心得 - 我们爱手帐_主编君 一日一页时间轴 | 国誉自我 | 使用心得 - 云蔓的手帐生活 目前手账本的用法 从上面的推荐内容可以看出,我换了新本子,现在同时在用的是三本:之前买的muji A5活页本、能率5002、国誉自我Days。Muji的任意日程本是很经典的周历布局,我原本打算日期页对折,一半写待办,一半写完成,自由书写页就任意发挥: 实际写下来,我发现我的待办规划是在Todoist而不是在纸本上完成的,于是这部分就开了天窗,自由书写部分成了每日小结,事事都想写一面A5就不太够了。正值年末,不少人在小红书上发自己的“手账体系”,本数和玩法都乍舌,实在是给我开辟了一个新世界,

明确主线,建立系统,2025年肯定会更好

明确主线,建立系统,2025年肯定会更好

重当牛马之后,越来越觉得新环境新模式带来的挑战巨大,过往的经验并不能直接套用在新工作上,这让我十分焦虑。一方面,我急需有所产出,尽快站稳脚跟,另一方面,理清方向和工作流,才能更快盘活资源,让自己更轻松,否则持续被KPI牵着鼻子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的节奏都会乱套。然而工作环境无法改变,我能做的只有让自己去适应。 11月里,我读了《OKR工作法》,有点启发,新换公司很容易被各种陌生的信息扰乱视线,失去焦点,OKR的重心便是聚焦,正是我当下需要的。我尝试用Notion实践OKR的方法,结合一直沿用的GTD和PARA,缝合出了一套模板,两个月下来边用边完善,自我感觉到了可以拿出手的程度了。 参考思路 系统分工 上图是我缝合怪系统的思路。 * PARA(绿色):作为分类框架,旨在辨别各项信息、待办所处的状态 * OKR(红色):作为价值标准,在于聚焦主线相关的资源 * GTD(蓝色):执行流程,将主线任务进行到底 思考过程 1. “Area”作为需要长期履行的职责,可以约等于一个阶段的人生主线,基于此,

2024年最爱的三个产品

2024年最爱的三个产品

又到了年终,各种题材的盘点回顾不可缺少,我也不能免俗。今年虽然无比艰难,但在应用上还是没少花钱,明确记得付过费的就有如下几款: * Flomo,国内人气笔记应用。 * Hazel,知名Mac端自动化应用。 * Scapple,老牌白板工具。 * Todoist,老牌GTD应用。 * 黑神话:悟空,想必无需多言。 似乎还挺节制的😊,回到正题,简单讲一下今年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3款应用,不局限于上面提到的。 小红书/微信公众号 第一名要给小红书和微信公众号,两个并列。自从去年开始做号,尽管进度缓慢,但这些媒体平台还是给了我远超现实的正反馈,我收获了几百个关注者,通过零星的产品出售获得了少量变现,让我成就感满满。 通过内容生产,我对未来有了一些新的思路,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认真工作,努力生活的思维。 代码和媒体是不需要许可就能使用的杠杆。这两个杠杆是新富阶层背后的杠杆。你可以创建软件和媒体,让它们在你睡觉时为你工作。 ––纳瓦尔 我的内容远谈不上优质,但依然有人喜欢,有人付款,这对我意义很大,给了我被需要的感觉。 感谢每个浏览我内容甚至为之付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