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M1芯片 MacBook Air 低配版使用小记

我之前一直用的是 2015 版 MacBook Pro 的最低配,这台机器跟着我换了 2 家公司,换了 5 个岗位,我还记得当初在开水团做直营配送站长,在华润万家濮家店的肯德基蹭 Wi-Fi 派单,一蹭就是一整天的情景。

这次换电脑坦白来说是比较冲动的。MBP 确实老旧了,但性能来说其实还足以应付我日常的工作场景,只是电池续航大不如从前,而且现在风扇开机 15 分钟必定起飞。这一点就非常让人烦躁,尤其是夏天的时候。

6 月 21 号中午,我到万象城去看了一圈,别的也没试什么,就是看到样机开 Excel 秒开就直接心动了。然后回家查了查,官方渠道信用卡可以 24 期免息分期,花呗也能做 12 期,四舍五入就约等于白嫖。拼多多、淘宝、京东「百亿补贴」里的价格确实便宜,但分期算下来也不划算,而目前手头确实也紧,所以就还是选了在零售店买。

第二天去到零售店,本来打算买 16G 内存的,但店员称这边只有标准版,想想我自己日常应用里最耗资源的也仅仅是 Office 件而已,8G 的乞丐版也足够了。

实际使用下来也确实如此,我的日常使用不算重度,大致内容也就是:

  • 看看网页,图文类的;
  • Excel,工作必备;
  • 折腾些效率工具,如笔记软件。

这些情景,到目前为止没有遭遇到任何不爽,本来还担心公司内网VPN程序的兼容性,结果完全没有问题。

  • Office 方面,冷启动图标还是会在Dock上跳几下,但热启动的话,一般表格秒开。
  • 续航方面,没有精确记过时,但以我日常看看网页,处理处理文档和表格的程度来看,2-3 天没有问题。
  • 兼容性方面,我所常用的软件,比如 Office、DevonThink、Craft、Notion、微信、企业微信,均没有兼容性问题。

可以安装 iOS 应用本来我还是蛮看重的,但其实上到手就觉得没什么应用可装😅。现在我唯一安装的是微信读书,群里有人讨论说体验不错,但我自己实测下来,纯阅读、书架以及商城的操作没什么问题,但是标注、划线、复制文本之类的操作就完全无法实现。

Google Earth 也是个比较糟心的应用,似乎 M1 的性能还是不足以让它的渲染速度更快,反正等很久渲染出来的模型都比较模糊。

以上是我到目前为止 M1 MBA 的简单使用小记,纯个人体验,仅供参考。

Read more

纸笔与数字的碰撞:我的手账与日记实践之路

纸笔与数字的碰撞:我的手账与日记实践之路

昨天的主要时间都用来补日记和手账,春节期间欠账太多,这次补日记以数字为主,都写在备忘录里,手账写到后面反而一天只有一句,不过我尽量挑选了贴近的单向提示词贴上去,也算是拼贴手账了。 自从了解到了ForeverNotes——一个根植于苹果备忘录的笔记系统,就尝试实践了一下。 用备忘录有几个好处: 1. 苹果备忘录功能够强,除了图谱、双链,笔记的基本功能都有,不需要折腾。 2. 系统原生应用,不会黄。 3. 不需要考虑附件位置。 4. 多设备同步不是问题,尽管有人说iCloud是屎,但我目前没遇到意外,同步延迟什么的,我没有即时更新的需求,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我尝试将纸质手账和数字日记结合使用,一个月下来两边都还算坚持下来了。 我使用快捷指令计时,如之前所说,Notion可以自动统计时长占比,手动誊写到国誉自我days上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可视化,不需要在手机电脑上打开应用查看。有时会忘记激活快捷指令,但好在后续也能回忆起大致的用时情况,实践结果可以接受。 临时想法如果不方便在电脑上记录会写在随身携带的A7小本子上,方便的话就即时写到备忘录当天的笔记里。 ForeverN

数字工具规划,手账记录,我觉得这样感觉还挺好的

又一次要提到手账,自从在无印良品店看到今年份的手账本后就逐渐沉迷,直至11月份终于入坑。我是一个热衷于钻研感兴趣事物的人(暂且不谈有没有成果),到今天为止,小红书推给我的内容已经至少有60%与手账相关了,有一些用法让我很有启发: 📚我的手帐哲学|时间轴的再认识 - 慢慢 J人狂喜:靠这本手帐做时间设计有点太爽! - 宁宁的秘密基地 和国誉DAYS在一起的第一周|手帐心得 - 我们爱手帐_主编君 一日一页时间轴 | 国誉自我 | 使用心得 - 云蔓的手帐生活 目前手账本的用法 从上面的推荐内容可以看出,我换了新本子,现在同时在用的是三本:之前买的muji A5活页本、能率5002、国誉自我Days。Muji的任意日程本是很经典的周历布局,我原本打算日期页对折,一半写待办,一半写完成,自由书写页就任意发挥: 实际写下来,我发现我的待办规划是在Todoist而不是在纸本上完成的,于是这部分就开了天窗,自由书写部分成了每日小结,事事都想写一面A5就不太够了。正值年末,不少人在小红书上发自己的“手账体系”,本数和玩法都乍舌,实在是给我开辟了一个新世界,

明确主线,建立系统,2025年肯定会更好

明确主线,建立系统,2025年肯定会更好

重当牛马之后,越来越觉得新环境新模式带来的挑战巨大,过往的经验并不能直接套用在新工作上,这让我十分焦虑。一方面,我急需有所产出,尽快站稳脚跟,另一方面,理清方向和工作流,才能更快盘活资源,让自己更轻松,否则持续被KPI牵着鼻子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的节奏都会乱套。然而工作环境无法改变,我能做的只有让自己去适应。 11月里,我读了《OKR工作法》,有点启发,新换公司很容易被各种陌生的信息扰乱视线,失去焦点,OKR的重心便是聚焦,正是我当下需要的。我尝试用Notion实践OKR的方法,结合一直沿用的GTD和PARA,缝合出了一套模板,两个月下来边用边完善,自我感觉到了可以拿出手的程度了。 参考思路 系统分工 上图是我缝合怪系统的思路。 * PARA(绿色):作为分类框架,旨在辨别各项信息、待办所处的状态 * OKR(红色):作为价值标准,在于聚焦主线相关的资源 * GTD(蓝色):执行流程,将主线任务进行到底 思考过程 1. “Area”作为需要长期履行的职责,可以约等于一个阶段的人生主线,基于此,

2024年最爱的三个产品

2024年最爱的三个产品

又到了年终,各种题材的盘点回顾不可缺少,我也不能免俗。今年虽然无比艰难,但在应用上还是没少花钱,明确记得付过费的就有如下几款: * Flomo,国内人气笔记应用。 * Hazel,知名Mac端自动化应用。 * Scapple,老牌白板工具。 * Todoist,老牌GTD应用。 * 黑神话:悟空,想必无需多言。 似乎还挺节制的😊,回到正题,简单讲一下今年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3款应用,不局限于上面提到的。 小红书/微信公众号 第一名要给小红书和微信公众号,两个并列。自从去年开始做号,尽管进度缓慢,但这些媒体平台还是给了我远超现实的正反馈,我收获了几百个关注者,通过零星的产品出售获得了少量变现,让我成就感满满。 通过内容生产,我对未来有了一些新的思路,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认真工作,努力生活的思维。 代码和媒体是不需要许可就能使用的杠杆。这两个杠杆是新富阶层背后的杠杆。你可以创建软件和媒体,让它们在你睡觉时为你工作。 ––纳瓦尔 我的内容远谈不上优质,但依然有人喜欢,有人付款,这对我意义很大,给了我被需要的感觉。 感谢每个浏览我内容甚至为之付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