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

Paul Graham谈如何找到真正的事业

Paul Graham在其个人网站最近发布了名为《How to do great work》的文章,给仍然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提了一些建议,适合每位对自己仍有期望的朋友反复阅读。下面是本文的第一部分摘录: If you collected lists of techniques for doing great work in a lot of different fields, what would the intersection look like? I decided to find out by making it. Partly my goal was to create a guide that

记录

7月自媒体运营复盘:小红书、微信公众号、个人Blog

7月算是自媒体内容的初步尝试,初步进行了频次不高的更新动作,结合前期复盘以及相关课程学习,有一些收获需要总结沉淀。 更新情况: 小红书: 日期标题链接2023/7/17月第一天,我失业了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49ffadf000000001303e3892023/7/12失业在家,10分钟用Notion建一个个人网站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4ae8aac000000001002acc32023/7/14能苟住千万苟住啊同学们数据不佳已隐藏2023/7/23我的播客整理工作流:从收听到笔记一站搞定!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4bd323a000000000800efbb2023/7/29谁懂啊家人们,开封菜的迪迦长这样数据不佳已隐藏 微信公众号: 日期标题链接2023/7/97月第一天,我失业了https://mp.weixin.qq.com/s/Fyj70NL16fyX4Xrv

Apple

《商业就是这样-Vol.32 挤进苹果供应链有多难?》播客笔记

原播客链接:https://thatisbiz.fireside.fm/33 1. 苹果选择供应商的标准: * 产品质量优异,在某一类别产品技术能做到最好。例如触控屏供应商陈鸿,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领先的多层玻璃结构触控屏技术。 * 能够实现高良率量产。陈鸿在初期良率只有8%,通过努力最终提升到80%,满足了iPhone的大批量订货需求。 * 对员工的待遇。苹果CEO库克曾明确提出这一标准。 2. 苹果供应商结构变化: * 2011年中国企业占比30%,2020年已接近50%。台资企业占比较高。 * 通常配置2家竞争供应商,既压价也保密。曾强制要求独家供应商技术转让。 * 多数知名供应商通过并购获得资质,自主研发进入难度大。 3. 个别重要供应商案例: * 欧飞光:原为摄像头供应商,2020年被除名,损失惨重。 * 富士康:苹果最重要的代工厂,曾被指血汗工厂,后改善用工环境。 * 力讯精密:AirPods最大代工厂,也可代工部分iPhon

Apple

《商业就是这样-Vol.31 苹果是怎么变成供应链大师的?》播客笔记

原播客链接:https://thatisbiz.fireside.fm/32 1. 早期苹果喜欢在美国建自己的工厂,但效率低下: * 80年代,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就坚持在美国加州建立自己的工厂,因为他崇尚美国制造。 * 但苹果自己的工厂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差,到90年代已开始外包生产。 2. Tim Cook来后,将供应链全面外包至亚洲: * Tim Cook在98年加入苹果,负责供应链管理。他将组装工厂全部外包到亚洲。 * 他大幅减少供应商数量,让供应商尽可能靠近组装工厂,降低了物流成本。 * 引入JIT模式,使生产更贴近实际需求,减少库存。 3. 引入ERP系统,实时掌握各环节数据: * Cook为供应商引入ERP系统,直接连接各层的数据。 * 苹果管理层可以实时看到各环节的库存、订单、制造情况等,并调整生产计划。 4. 定制生产及承担成本: * 苹果产品研发上领先,每年都有创新技术需求。 * 供应商按照苹果需

生产力

我的播客整理工作流:从收听到笔记一站搞定!

我的播客整理工作流:从收听到笔记一站搞定! 我有日常听播客的习惯,尤其是在开车的时候,这种碎片化的时间非常适合用来接受播客这种湿货较多、话题涉及广泛的媒介。尤其在😷后,播客似乎迎来了一波复兴,各个领域都开始以这种形式分享内容,我个人从中受益匪浅。 然而,音频作为一种媒介信息密度相对较低。从一个时长为30分钟甚至更长的音频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是一项相当费力的工作。幸运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工具可供使用。尤其是自去年底以来,GPT类的AI大模型走入大众视野,我们现在可以创建一个相对完整的workflow,更轻松地从播客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我的workflow如下: 1. 筛选有兴趣的播客,这个涉及个人兴趣,有打算以后不定期分享有意思的播客或单集。 2. 正常收听,如需后期记录笔记,保存好对应单集链接。 3. 通过链接下载音频文件,使用工具把音频转化为文字。 4. 通过AI概括和提取有效信息,完成笔记整理。 涉及工具: 1. 收听:苹果自带播客应用、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应用功能比较基础,最大的优点是仍然保持一个比较开放

生产力

只要10分钟,用Notion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的个人网站

闲在家里,除了无尽地刷boss直聘,找各路朋友聊天谋机会,剩下的时间就是折腾。我重新拿起吃灰很久的PS 5的手柄,每天打上个把小时,想说《对马岛之魂》真美、《底特律:变人》真是好游戏!另一方面,开始重新挖出建站的想法,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片分享内容。 所需工具 1. 魔法 2. Notion账号 3. GitHub账号 4. Vercel账号 步骤 1. 首先准备好Notion、GitHub、Vercel账号,以及魔法工具(建议全程使用)。 2. 登录Notion,复制以下页面模板到自己的Notion中。https://tanghh.notion.site/02ab3b8678004aa69e9e415905ef32a5?v=b7eb215720224ca5827bfaa5ef82cf2d 3. 分享生成的页面到网络。 4. 复制该页面链接,获取PAGE_ID ,PAGE_ID为以下页面链接中的加粗部分:

记录

7月第一天,我失业了

之前已经写过不好的预感,现在,靴子终于落地。 29号让我回公司沟通,接到通知时就感觉不妙,但是真正谈过之后,倒也没那么意外。并不是说我坦然接受了这个结果,而是说,这个后果,我内心里已经预演了很多遍了。 回家后跟家人沟通了一下,他们意外地没有太激烈的反应,连我老妈这个什么事都比较操心的,都相对平和的接受了,并且多次表达实在不行就自己做点什么,省得受气。 剩下的事就是安顿好家里的琐事,利用缓冲期找工作,和以前出去的同事稍微做了沟通,看看有没有机会。也有打算正经做一做一直想做的各个账号,定位和内容其实没有想得特别清晰,但是大致方向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中年人的人设,不敢说教什么方法论和工具使用,只求在学习和日常运用中边学习边分享(我甚至不敢说工作中,苦笑)。 封面为使用好说 app 生成的 AI 绘画,prompt 为“一个35岁左右的亚洲男人,失业,坐在室内看向窗外,表情彷徨,中景”。

记录

探店一瞥

螺蛳粉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以口味来说并不比其他东西好吃多少,闻起来的味道也足以回退不少人,但是只要吃过一次,三五不时地就还是会想去吃它。 拱墅万达新开了一家螺五爷螺蛳粉,评价挺高,就趁工作日路过的时候过去吃了一顿,汤底相比以前吃过的确实浓郁些,价格也适中,算是吃得比较爽快的了。 我当时正低头狠嗦,两个小姑娘进门点餐,左看右看一直犹豫不决,随后进来一个比我小不了多少的男人,带着鸭舌帽,相貌并不出众,对着店员说:“您好,我是抖音探店的。”我没听见他做什么自我介绍,也没看见他亮出账号,总之,第一印象就异常直接。店员可能也是见过世面的,直接回复说:“麻烦稍等下,等前面两位先点完餐再说吧。” 于是,男人退到了门外的餐桌坐下。店员忙完之后和他进行了简单的沟通,等我吃到一半抬头看的时候,男人已经在门外嗦上了粉,也没吃多少,就开始准备拍摄了。 我吃完出来,看到他正在店门边试拍,没有助手,就一个人,举着手里的安卓机,一遍又一遍地举起放下,每次放下都是一次摇头,似乎开头已经是消耗了不少气力。 我并不了解一个探店视频的拍摄流程,但看得出来,这个赛道已经

记录

37岁,终于面临人生抉择

再过三四个月,在这家公司就快6年了,6年中有不少次同事离职问我要不要一起,当时氛围和待遇都还过得去,加之有家有口不一定承担得起这份风险,就一直呆到现在。 去年年中,人事大地震,领导全换了遍,以前能说得上话的很多话也没法说了。新领导阿里空降,对行业基本逻辑一窍不通,却有异常自信,总认为一个锤子可以敲平所有钉子。一番折腾下来,所有人被卷得筋疲力竭,地区数据却一天比一天难看,个人的境况也越发飘摇起来。 我自认对新技术和新趋势还是有一定的关注的,有想法在生产内容方面做一点个人的尝试,加上去年底AI兴起,明显感觉到有了一个新的风口。但是,自己做能不能成,心里又是没底的。 这几天阿里又爆大规模裁员,整个杭州的就业市场更加灰暗了,朋友们都说先苟着,可真能苟得住么,后面究竟该怎么走呢?

记录

自媒体折腾第二周:小红书更重互动、微信公众号纹丝不动

本周是开始折腾自媒体的第二周。 更新情况 因为Raycast推出了Pro方案,12号在小红书上更新了一篇图文笔记,笔记链接如下: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45d22bd0000000013000004。 微信公众号未做更新。 数据复盘 本周只更新了一篇,所以数据来源仍主要来自上周的更新。 第一篇 自我感觉版式不适合小红书的笔记,数据相对最佳。观看量第二好的是介绍Microsoft Outlook的 ,这有点让我意外,私下归因两点: 1. 邮件客户端相对是一个较为广泛的需求,Microsoft Outlook是老牌知名产品,自带认知度和流量。 2. 这篇笔记的观看量是1345次,评论数是6个,点赞数是4个,收藏数是1个,作为对比,数据第三介绍Drafts的笔记 ,观看量是499次,评论数2,点赞量11,收藏数8个。有理由相信,对小红书来说,评论数是权重更强的互动,评论数更多的笔记更容易获得流量倾向。 3. 目前为止数据最差的是我12号更新的笔记,介

记录

自媒体初步尝试:小红书、微信公众号

我决定给自己找个退路,说退路也好,兴趣也罢,反正现在想到的是试试自媒体能不能搞出点东西,能最好,不能就当解压图乐了。 前天(5月3号),我尝试在小红书上写了第一篇笔记,内容同步到微信公众号上,主要内容是软件介绍。 最初想到使用的工具是Craft,成品好看,但是不符合小红书4:3的比例,一眼看上去很反直接。 所以换了个思路,公众号还是传统的文本为主,小红书用Pages做了一个封面,文本内容同公众号。 截至5月5日凌晨,两平台的数据如图。 小红书对新人的激励机制是非常好的,连续两天更新就有扶持流量赠送。我大致看了下给我点赞和收藏的账号,不少是三无账号,不确定是不是官方的僵尸粉,无论如何,看到数字增长就很开心。 反观微信公众号,所有动作是我自己产生的,到现在其实什么都是0。也许它的机制更倾向于人际传播,但我不太想主动在朋友圈里推广,所以可能冷启动就很难。 我会持续更新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