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二大脑(CODE/PARA)的一些新思考

– CODE是一个以战养战,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法论。

– 以项目驱动的话,其衍生品PARA其实是始终面对的是一个较小规模的资料库。

– 如果从0开始,这可以说是聚焦,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可能已经囤积了不少未整理的资料。

– 作者提供的解决方案其实是比较偷懒的,即整体归档了之,后面随缘(通过要用时搜索,复盘时回顾)。

– 尽管作者强调定期复盘资料库(这很大程度受GTD的影响),但显然对于一些可能有价值但当下无法提供产出的资料容易形成错判。

– 关键问题在于PARA是一个知识系统的骨架,缺乏一个更细致的、针对具体文件处理的操作指引。

– 也因此,当不少博主使用单一工具去讲这套方法论的时候,我跟着实操下来,是感觉不太匹配,是需要一个更为细致的操作细则充当它的血肉的。

– 即,PARA可以作为流程上的规则,但实操层面需要其它方法作为指引。

延伸阅读:爆肝大更:打造第二大脑,摆脱无话可说和F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