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快捷指令和Notion快速记录灵感,从此再无选题焦虑

如你所见,我在保持更新这件事上并不是非常勤快,可能也因此,到目前为止我都没在自媒体上获得我期望的结果。到目前为止,我自认为输出的东西都还是干货,不管是资料考证,还是使用教程,又或者现在常发的自制工具,但输出干货需要长期及厚实的积淀,这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所以,获取灵感无痛输出就是一个比较让我烦恼的问题。

市面上其实已经有比较好的输入工具。我自己用的Drafts,但它与外界连通比较折腾,而我的技术不足以让我在它上面获得我希望的效果,还有Flomo,输入压力小,会员也能把内容输出到Notion,还有比较好的回顾机制,可今年的我想尽可能节省开支,所以才想自己重做轮子。

今天发的“快捷指令+Notion随手记”组合,是我做Notion模板的第一个尝试,以前一直没发出来,自己也没真正使用,直到前几天看到群里有人提及这个需求,我才意识到这个小东西也有用处,于是进行了一些改进,现在的随手记组合算是一个比较好用的快速记录工具了,可以轻松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和事项,让它们在Notion中得到妥善的安放。

获取资讯的四个准则

在介绍随手记组合之前,我想再推荐一下《打造第二大脑》的作者Tiago Forte在书中提及的获取资讯的四个准则,信息繁杂,我们其实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办法去筛选有用的信息,这样才可能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浮现在我们眼前,并沉淀下来为我们所用:

  1. 是否对我有所启发?
  2. 是否派得上用场?
  3. 是否与自己息息相关?
  4. 是否令你意想不到?

最终,我们是要获取能引发共鸣的资讯。

我们的目标是捕捉那些能够引起共鸣的信息,让它们成为我们思考的催化剂。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有合适的工具来帮助我们记录和整理。我希望我的这个随手记组合,能够成为你记录旅程中的得力助手。

随手记组合的功能

  1. 激活快捷指令后调用最近剪贴板内容,用户确认是否采用,如采用则发送到Notion。
  2. 如果剪贴板内容不适用,用户可以选择手动输入,确保每一条记录都是你所想要的。
  3. 所有记录都会备份到本地csv文件,确保信息安全。
  4. 记录以时间戳为标题,以内容为正文发送到Notion,在画廊视图下能显示正文内容,更加直观。

随手记组合功能演示

  1. 采用剪贴板内容37-ezgif.com-resize
  2. 采用手输内容371-ezgif.com-video-to-gif-converter

关于内容整理的问答

  1. 为什么采用时间戳为标题?在最初的版本中,我尝试将记录内容直接放在数据库的标题属性中。这种方式简单直接,但不利于后期的编辑和查找。时间戳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标识符,同时也方便我们在复盘时快速定位记录的时间点。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重命名记录,添加更具体的描述,以便于后续的整理和使用。比如:实例中“202403671827”,后期整理时认为需要加入内容相关的内容,可以重命名为“202403671827-Tiago Forte获取资讯的四个准则”,方便复用。
  2. 为什么快捷指令中不包含标签的设置?分类和标签是内容管理的重要工具,但它们需要我们在输入时进行额外的思考。为了保持输入的流畅性,我选择了在Notion模板中预留标签设置,这样在记录时不会受到干扰,而在复盘时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分类和标签化。
  3. 如何使用随手记录的内容?在此仍推荐阅读《笔记的方法》,随手记录的内容本质上是一个个卡片笔记,《笔记的方法》中有非常翔实的介绍。

随手记组合购买方式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微信购买,随手记组合和之前的记账组合售价9.9元。

另外也承接定制Notion模板的服务,单个模板49元,有需求的金主欢迎联系我。

Read more

纸笔与数字的碰撞:我的手账与日记实践之路

纸笔与数字的碰撞:我的手账与日记实践之路

昨天的主要时间都用来补日记和手账,春节期间欠账太多,这次补日记以数字为主,都写在备忘录里,手账写到后面反而一天只有一句,不过我尽量挑选了贴近的单向提示词贴上去,也算是拼贴手账了。 自从了解到了ForeverNotes——一个根植于苹果备忘录的笔记系统,就尝试实践了一下。 用备忘录有几个好处: 1. 苹果备忘录功能够强,除了图谱、双链,笔记的基本功能都有,不需要折腾。 2. 系统原生应用,不会黄。 3. 不需要考虑附件位置。 4. 多设备同步不是问题,尽管有人说iCloud是屎,但我目前没遇到意外,同步延迟什么的,我没有即时更新的需求,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我尝试将纸质手账和数字日记结合使用,一个月下来两边都还算坚持下来了。 我使用快捷指令计时,如之前所说,Notion可以自动统计时长占比,手动誊写到国誉自我days上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可视化,不需要在手机电脑上打开应用查看。有时会忘记激活快捷指令,但好在后续也能回忆起大致的用时情况,实践结果可以接受。 临时想法如果不方便在电脑上记录会写在随身携带的A7小本子上,方便的话就即时写到备忘录当天的笔记里。 ForeverN

数字工具规划,手账记录,我觉得这样感觉还挺好的

又一次要提到手账,自从在无印良品店看到今年份的手账本后就逐渐沉迷,直至11月份终于入坑。我是一个热衷于钻研感兴趣事物的人(暂且不谈有没有成果),到今天为止,小红书推给我的内容已经至少有60%与手账相关了,有一些用法让我很有启发: 📚我的手帐哲学|时间轴的再认识 - 慢慢 J人狂喜:靠这本手帐做时间设计有点太爽! - 宁宁的秘密基地 和国誉DAYS在一起的第一周|手帐心得 - 我们爱手帐_主编君 一日一页时间轴 | 国誉自我 | 使用心得 - 云蔓的手帐生活 目前手账本的用法 从上面的推荐内容可以看出,我换了新本子,现在同时在用的是三本:之前买的muji A5活页本、能率5002、国誉自我Days。Muji的任意日程本是很经典的周历布局,我原本打算日期页对折,一半写待办,一半写完成,自由书写页就任意发挥: 实际写下来,我发现我的待办规划是在Todoist而不是在纸本上完成的,于是这部分就开了天窗,自由书写部分成了每日小结,事事都想写一面A5就不太够了。正值年末,不少人在小红书上发自己的“手账体系”,本数和玩法都乍舌,实在是给我开辟了一个新世界,

明确主线,建立系统,2025年肯定会更好

明确主线,建立系统,2025年肯定会更好

重当牛马之后,越来越觉得新环境新模式带来的挑战巨大,过往的经验并不能直接套用在新工作上,这让我十分焦虑。一方面,我急需有所产出,尽快站稳脚跟,另一方面,理清方向和工作流,才能更快盘活资源,让自己更轻松,否则持续被KPI牵着鼻子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的节奏都会乱套。然而工作环境无法改变,我能做的只有让自己去适应。 11月里,我读了《OKR工作法》,有点启发,新换公司很容易被各种陌生的信息扰乱视线,失去焦点,OKR的重心便是聚焦,正是我当下需要的。我尝试用Notion实践OKR的方法,结合一直沿用的GTD和PARA,缝合出了一套模板,两个月下来边用边完善,自我感觉到了可以拿出手的程度了。 参考思路 系统分工 上图是我缝合怪系统的思路。 * PARA(绿色):作为分类框架,旨在辨别各项信息、待办所处的状态 * OKR(红色):作为价值标准,在于聚焦主线相关的资源 * GTD(蓝色):执行流程,将主线任务进行到底 思考过程 1. “Area”作为需要长期履行的职责,可以约等于一个阶段的人生主线,基于此,

2024年最爱的三个产品

2024年最爱的三个产品

又到了年终,各种题材的盘点回顾不可缺少,我也不能免俗。今年虽然无比艰难,但在应用上还是没少花钱,明确记得付过费的就有如下几款: * Flomo,国内人气笔记应用。 * Hazel,知名Mac端自动化应用。 * Scapple,老牌白板工具。 * Todoist,老牌GTD应用。 * 黑神话:悟空,想必无需多言。 似乎还挺节制的😊,回到正题,简单讲一下今年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3款应用,不局限于上面提到的。 小红书/微信公众号 第一名要给小红书和微信公众号,两个并列。自从去年开始做号,尽管进度缓慢,但这些媒体平台还是给了我远超现实的正反馈,我收获了几百个关注者,通过零星的产品出售获得了少量变现,让我成就感满满。 通过内容生产,我对未来有了一些新的思路,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认真工作,努力生活的思维。 代码和媒体是不需要许可就能使用的杠杆。这两个杠杆是新富阶层背后的杠杆。你可以创建软件和媒体,让它们在你睡觉时为你工作。 ––纳瓦尔 我的内容远谈不上优质,但依然有人喜欢,有人付款,这对我意义很大,给了我被需要的感觉。 感谢每个浏览我内容甚至为之付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