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记录

人到中年,再不自我经营就晚了

上周和两位前同事稍微聊了聊。两位都是我在铁皮柜公司的同事,境况却大不相同。 铁皮柜公司近年筹备上市,在基层看来,所有工作都围绕着数据展开,很多时候与长期主义的观念并不一致。因此,在公司较久的员工,思路和节奏有时便很难同步,不少同事由此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今天提到的两位同事和我都是类似情况。 我从铁皮柜公司出来后休息了好久,逐渐觉得可挥霍的时间不多了,开始出来重找工作。年初前同事介绍一家小公司,商业模式评估下来大致能跑通,也没多想就进了。第一位同事,姑且叫他老Y,刚刚从铁皮柜公司出来,四处问机会,没想到最后和我进了一样的公司。 公司刚进去时感觉还不错,不太卷,指标也算合理。但是随着不断了解,小公司的局限性便越发体会到了,没有稳定的战略战术,老板的天花板就是公司的天花板,乡情厚重导致各种不均,加上最重要的资金储备不足,就越来越觉得很多事情比戏更有意思。7月底我又离职了,8月底找到了新的工作。 老Y还在里面呆着,他喜欢在不卷的情况下求稳,稳的意思是希望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都尽可能地在自己的舒适区,薪资水平反倒不是第一位的重要。他说:“但凡公司能稳

记录

从手帐本到无印良品muji逐渐与当下的生活场景错配

尝试入坑实体笔记本 我一直试图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效率,缓解自己在各种事情上的拖延。以往都是尝试使用各种app,但现在逐渐意识到,工具并不是第一位的,自己的心态、方法论反而占比更高。 10月底看 Carl Pullen 的视频提到富兰克林日程表,感觉很有意思,想买本活页本做简单记录。 于是到小红书上刷相关内容,由此发现了一个巨坑,原来以为手帐圈的玩法只是打扮打扮记录。现在才知道,本子厂家在内页的内容上玩出了花,时间轴、甘特图都是常规操作了。很多玩家更是一起用很多种本子,每日打卡记录、待办事项、心得总结、随手记录各司其职,不亦乐乎。 顺便知道了几个日本文具品牌:国誉、能率、锦宫、满文乐,能率的内页设计真是细致精良,后面如果还做 Notion 模板,完全可以借鉴相关思路。 而这些,基本手机上都有非常优秀的app可以替换,对于手帐玩家来说,我觉得他们关注和持续的点可能在于: 1. 仪式感,进入心流的爽感 2. 实物感,历年积累看上去可以把青春实体化 3. 更符合天性,毕竟人用纸笔上千年

记录

WWDC 2024 观后感:砸了很多开发者的饭碗,也在AI领域亮出了自己的底气

我现在正在用 macOS Sequoia 的开发者预览版写这篇文章,用唯一的主力机装早期的预览版系统还挺冒险的,但窗口管理、备忘录更新这些小更新对我的诱惑挺大,实在没有忍住,就冲了。 发布会之前,Mark Gurman 早就把WWDC将要发布的 AI 相关内容透了个底掉,而苹果欲说还休的样子,让整个发布会的前面大半段显得格外无趣。一个个功能更新对苹果来说不过是屎上雕花,却无情地砸掉一个个中小开发者的饭碗(在此特别哀悼 1password、Moom、Mosaic、fantastic)。 而 Apple Intelligence 给人的直观感觉则像是在把 Mark Gurman 的播客转录成文字大纲照本宣科。没有惊喜,但人人都不会觉得事情仅此而已。 按照苹果官网的介绍,Apple Intelligence 由多个功能强大的生成模型组成,这些模型专门用于用户的日常任务,并可即时适应用户当前的活动,其中包括一个 ~30 亿参数的设备语言模型,以及一个更大的基于服务器的语言模型,可通过私有云计算在 Apple 芯片服务器上运行。 他们将自研模

记录

新工作、新住处、三个播客节目推荐、微信小商店商品被举报

干货最近输入不够,无法输出,所以写一点比较水的东西。 工作 诚如之前的帖子所说,4月开始我有了份新工作。 工作的上游环节是对接各个小区的团购团长,给他们提供自提柜用作最终交付,下游环节是获取场地,投放自提柜。 一切都还在学习中,我试图从0到1地去了解社区团购这个事,但似乎以我习惯的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路径不太好用: 所以其实我所接触的“社区团购”是一个在依赖线下和私域传播的销售方式。 也因此,我非常迫切地想弄清楚以下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在公司主要参与了两次活动,一次是意向团长交流会,一次是帮助团长地推。根据这两次经验,我尝试先给出自己的答案,未必准确。 * 团长通常货源是哪里来的?(自有资源、当地经销商、品牌方?)团长交流会除了介绍自提柜外,还介绍了一些有合作的货源供应商,对于货源,团长们的热情明显更高。这间接部分解答了我的第一个问题。另一些渠道可以想见: * 社区团购以生鲜水果为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到当地的水果批发市场去拿货,杭州的话以勾庄为主。 * 不少团长本身就有一定的货品资源

记录

又要开始打工了,自媒体还是要做的

最近几个月写的内容都过于干了,导致我的Blog也好,微信公众号、小红书账号也好,都严重缺少人味。所以今天的这一篇更新算是近期的一个总结,想到哪里是哪里。 一份新工作 去年7月,我正式失业,本来的想法是休息一阵,继续找找相近行业的合适机会。坦率地说,在物业拓展这个行业里,我已经很久没发现什么前景非常广阔的赛道了,海投的简历大多数时候已读不回,参加过面试,业务线甚至已经认可了,最终还被HR否了。 一段时间下来,我开始对打工这件事不再抱有特别的期待。 前同事们还比较惦记我,偶尔聊一聊近况,吐槽前东家卷出天际,又觉得我闲太久总归不好。有几个比我出走更早的叫我帮着他们拓展业务,想想这也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式,不费神,也不用被卷,就有一搭没一搭地干着。 大概一个多月前,一个能力很出色的前同事叫我吃饭,说他也离职了,前东家已经陷入了为卷而卷的漩涡,中层、基层都忙着工作留痕,高层们却对一些关键问题视而不见,没有意义了,明明是一家有足够潜力成为真正意义上巨头的公司,却偏偏选择作茧自缚。这种吐槽,我听了多少还是会感到惋惜,这说明我仍不成熟,仍需在认

记录

没有重启人生,没有逆天改命,2024年先做3个小变化

今年我试图让自己培养起3个习惯:记账、写日记、重新开始读书。 记账 记账这件事以前我是绝对不可能碰的。尽管支付宝微信的账单都很清晰,想记的话,最传统也无非是做一个Excel表格,但是我心理上就是始终没跨出这一步,总觉得这件事很麻烦。 改变起源于2点: 1. 离职之后钱需要花得更加谨慎。 2. 我在小红书上刷到一个笔记,卖“快捷指令+飞书多维表格”的记账组合,竟然销量不错。 这让我大为震惊,原来这种不起眼的工具也能卖钱,也算是赌气,我做了一个“快捷指令+Notion”的组合。 要对外发布,总要自己先行使用,于是,从年初开始记账成为了我的新日常,到现在进行了一个半月左右,还算运行良好。轻敲手机背面触发快捷指令自动识别金额,Notion承担计时和统计的工作,这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的心理负担,原来这件事也没有想象中那样难以开始。 当前我的工具还主要是记录一个流水,没有非常复杂的多账户系统,短期可能会尝试增加各分类占比的统计,但肯定不会搞得特别复杂。为了调研竞品,我还买了2个Notion的记账模板,对比下来,我还是觉

记录

南京元旦游-12月31日,明故宫、“红山四件套”

第三天 12月31日 明故宫 前一天逛红山累得半死,第三天睡到了自然醒,起来已经将近午饭时间,就近到动物园北门边的鸡鸣汤包吃了午饭。 饭后想再逛一圈,又有点担心时间太晚会被跨年大军堵在哪里,想了半天,还是到中山东路去,那边景点密集,于是坐地铁到去逛明故宫。 去了才知道,明故宫遗址公园和午朝门公园其实是一体的,明故宫早已毁于战火,现在仅存各殿的石基、柱础,遗址公园有专门策展展示明故宫的原貌和变迁,旧时皇宫变成今日公园,只能慨叹沧海桑田了。 午朝门公园保留的历史遗迹比遗址公园多,有不少石刻石碑,午门本体也有很好的保存,两边有台阶可以通到城门上,31号下午的阳光昏黄,从楼上往下看,凝重庄严。公园里,几个大爷在抖空竹,竹声嗡嗡响,羡慕他们的松弛感。 鸡鸣汤包和红山四件套 鸡鸣汤包 南京到处都有鸡鸣汤包,那天我们吃了汤包和鸭血粉丝汤,鸭血粉丝汤汤底还算浓郁,按连锁来说,价格比较实惠,口味中规中矩,分量也足,反正我自己吃起来比杭州的知味观和新丰小吃开心很多。 红山四件套 我不知道

记录

南京元旦游-12月30日,红山动物园“豹走红山”

第二天 12月30日 这一整天都是为红山动物园预留的。 早上6点我们就起了床,到楼下肯德基买了早餐,肯德基麦当劳永远最稳,快且不差。 在北门口见到了前东家的柜子,这里的柜子曾多次被公司推为典型,实地看了下确实是很好的投放案例。不过这趟一路走来除了红山都没看到其他点位,旁边一家单位还用的自购的解决方案,只能笑而不语。 我们7点准时到了红山森林市集,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大多是年轻人,领了赛事包后没多久就进了场。 “豹走”之前有一个简短的启动仪式,主持人是大家称为水师傅的工作人员,我们并不是资深的红山粉丝,对他不是很熟悉,但看得出来很有亲和力,不少粉丝都很黏他。简短的启动仪式之后,就开始“豹走”模式。 活动要求是打足十个卡,10点半大致结束后参加抽奖,我们的原计划是边打卡边游园,但实际结果是时间太早,很多动物都没有醒,所以只能说先赶完打卡,把能看的先看掉,后续在重走补缺,好在9点钟的考拉称重是看到了。考拉真是一种神奇的可爱动物! 后续的内容只能以流水账的形式凑数了,实

记录

南京元旦游-12月29日,南京博物院、绿柳居

元旦全家去南京玩了几天,主要是逛红山动物园和南京博物院,我上次去南京已经是15年前了。 第一天 12月29日 赶路 虽然说这次旅行是一两周前就达成了共识,但是实际26号才进入操作阶段。我没想到元旦期间火车票这么紧张,好在最后成功买到了29号8点32分杭州西站出发的车票。 29号早上打车去火车站,用高德打车,这可能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体验十分糟糕的经历,司机到上车点第一句就说“我刚开这车,可能不太熟练”,然后一路时速维持40公里,,最高没过过60公里,我已经多次跟他打招呼说赶车,司机依然顾我,哪怕高架上前面没车车速都没上过80,直接导致火车晚点,不得不重买下一趟火车8点42分的,挫气。 入住 因为要参加红山动物园的“豹走红山”活动,而这个活动要求早上7点集合,所以选住宿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距离要近。 基于这个原则,有家叫榴莲小星连锁酒店的宾馆进入视线。这家宾馆就在红山动物园北门旁边,我看元旦期间价格300多,还能接受,就定了29-31号的房间。 到现场看到实际情况,非常失望,整体水平也就家庭旅馆

记录

意料之外的面试机会,意料之内的面试结果

在末端交付这个行业,我干了挺多年。7月离职以来,一直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各种机会,没那么紧迫是因为一方面想休息一阵,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有看到比较合适的岗位。我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一定自信,但年龄较大始终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现实,因此,也不得不采取一种被动随缘的态度。 大概在9月的时候,看中了一个岗位,投简历过去,对方给了面试机会,但是那次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也是太久没有面试,讲得磕磕绊绊,失败完全在意料之中。 时间到了上周,上次的对接人忽然又在boss直聘上给我发了消息,我就在微信上问他是不是还有机会,对方爽快地又安排了一次面试。这次我做了准备,画了思维导图,整理了自己的过往经历、工作成果、经验总结。 面试一共三轮。第一轮就是有沟通的对接人,内容比较结构化,也因为对方处于一线,更容易就具体问题形成沟通,所以当场就很顺利地通过了。第二轮是对接人的上级,相对就比较难对付,他更倾向于挖掘过往经历的具体细节,比如过去岗位的职能、指标、达成情况、采取的措施,我的状态不是特别好,很紧张,但好在这一轮结果还是好的。最后一轮是人事,她问了我比较多关于行业认知和自身规划的问题,包括

记录

关于学习重要性的谈话

洗澡的时候跟崽聊天,谈到学习的重要性。 我问他学习和玩哪个重要,他说学习,为什么呢,不知道。 我想了一会儿,却又没想出什么不太苦大仇深和功利的理由,所以只好拆开来问他。 “语文重不重要?”“重要,不会的话,别人说什么都听不懂,走在路上看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过啊?” “数学重不重要?”“重要,坐一号线换乘,不认识1234,坐到哪里都不知道。” “英语呢?”“重要,不然遇到外国人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你有机会遇到外国人么?”“不知道,反正重要。” 还是得使劲教。我基本上对他没有太多严苛的要求,只想他以后能做到两点,一个是肯学好学,另一个是有世界的概念,不要受民族主义的桎梏,希望第二点以后不会让他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