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记录

听我说,吃透这篇文章,就可能摸到泼天富贵

有这样一种说法,成功的人依靠的并不完全是持之以恒的努力,更多的是抓住一个风口,拼尽全力投入其中,尽可能地吃进红利,当风口退去,依靠前面积累的资源再去寻找和投入下一个风口,如此循环往复。 所谓的风口,就是那些能够提供超线性回报的领域。 Paul Graham 的新文《Superlinear Return》讲的就是超线性回报,吃透它,格局打开,我们普通人就可能离风口更近一些,以下是我个人的笔记: 超线性回报是世界的一个特征,而不是我们发明的规则的产物。 超线性回报有两个基本的来源:指数增长和阈值。 如果你在某件事上做得越好,你就会做得越好,从而导致指数级增长。人类其实一直以来并没有形成关于“指数增长”的基因记忆。 在前现代,畜牧养殖是一个指数增长的典型例子,羊可以生羊,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但是土地的规模限制了发展。领土征服也是一个案例,控制的领土越多,兵力就越强,新的征服就越容易,但是,这种经验离普通人过于遥远,无法有效参考。 普通人唯一能接近指数增长的,就是知识。你知道的越多,学习新事物就越容易,也更容易逆

记录

杭州德寿宫周末打卡

周六下午三点左右带一家老小去逛了德寿宫。 德寿宫的基本信息不介绍了,各种渠道很容易得到介绍,只说几个我觉得值得说的点: 1. 要先在微信公众号预约,我提前了3天。 2. 建议公共交通出行,那边几乎没法停车。 3. 一楼(对游客来说,感知上是负一楼)的展览展品众多,试图对高宗和孝宗时期临安的环境和形势做全景的呈现,挺详实的。 4. 遗址区4点时有3D影片播放,时长10分钟左右,主要讲德寿宫(重华宫)的演变,屏幕平平无奇,但是通过把激光打在遗址上标注原址位置,这个想法至少是用心的,我们一家都非常惊喜。 5. 较为粗线条地观展(指每个点位都走马观花看一遍),再拍点照片,大致要一个多小时。 6. 宫外红墙有一面正朝西,夕阳直射,穿过树影,影影绰绰,拍照的人很多,抢位要快准狠。 7. 一楼的文创店,有套印的印章,需花10元买专门的明信片,我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一门好生意。

记录

男,37岁,不打算只做一个读书号

离职之后,7、8月都在家里,本来想着尽早找到下家,但是实际结果下来都是有问无答。时间久了,家里人有点焦虑起来,开始发我他们通过各种有的没的的渠道找的自以为合适的岗位。大多数时候,我也只能回报以语塞。 也许降低要求,找一份随便什么工作可以把嘴糊上,但是三五年后,甚至可能一两年后,我可能就没有什么筹码再去把自己从泥潭里拔出来了。 空闲时间多了,尝试开始搞小红书、公众号之类的东西,既可以说排遣抑郁,也确实是有所图。 简单来说,我觉得自己需要通过学习一个新的东西去疗愈自我,并且挖掘一个新的方向。 之前的若干年,在一个无限竞争的行业里寻求极短暂且脆弱的稳定性,对我来说是无尽的内耗,没有时间读书,没有精力学习。 尽管从各方面信息来看,自媒体已经是一个比较卷的赛道,但实际这两个月实践下来,我还是觉得投入是可以拿到结果的,尽管现阶段我个人的ROI还不高。 那么回到根本的问题,我想做什么号,或者说把自己当作一个产品的话,我可以卖什么。 过去十多年身处末端与互联网的夹缝中,有东西讲,但其实并不多,无法实现长期可持续。 8

记录

Paul Graham谈发现被忽视想法的可能性

美国著名程序员、博客作者和技术作家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在其个人网站上的长文《How to do great work》给仍然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提了一些建议,适合每位对自己仍有期望的朋友反复阅读。下面是本文的第十三部分摘录: An overlooked idea often doesn’t lose till the semifinals. You do see it, subconsciously, but then another part of your subconscious shoots it down because it would be too weird, too risky, too much work,

记录

Paul Graham谈如何找新点子

美国著名程序员、博客作者和技术作家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在其个人网站上的长文《How to do great work》给仍然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提了一些建议,适合每位对自己仍有期望的朋友反复阅读。下面是本文的第十二部分摘录: Having new ideas is a strange game, because it usually consists of seeing things that were right under your nose. Once you’ve seen a new idea, it tends to seem obvious. Why did no one

记录

Paul Graham谈创造力源自好奇心和多样化思考的习惯

美国著名程序员、博客作者和技术作家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在其个人网站上的长文《How to do great work》给仍然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提了一些建议,适合每位对自己仍有期望的朋友反复阅读。下面是本文的第十一部分摘录: True by itself is not enough, of course. Great ideas have to be true and new. And it takes a certain amount of ability to see new ideas even once you’ve learned enough to get

记录

百家鸡味馆:性价比之王,小有亮点不踩雷

经常在小红书上看到这家百家鸡味馆,今天带娃citywalk,正好在线路上,午饭就在这家解决了。 先说结论: 价格实惠,菜品丰富,工作餐或者说路过便,绝对满分,价格实惠。 口味方面,有亮点,不会踩雷。 最后还是一个推荐,性价比就是最大的真诚! 价格 点的三样,两人(一大一小),可以吃饱。 * 招牌百家鸡(中盘):21块 * 鸡油拌面:7块 * 五香鸡卷:8块 菜品 先上的是五香鸡卷,豆腐皮里包了豆芽、鸡肉等馅料,趁热吃的时候香气浓郁有嚼劲,是我个人认为今天点的三样中的最佳。 招牌百家鸡,中盘的话可以选腿或者翅,店家很人性化,可以选腿还是肉质比较嫩,但是鸡味不足,油也有些大,酱料偏甜,总体来说中规中矩。 最后上的是鸡油拌面,非常香,随赠一例鸡杂汤。今天这份里面是鸡肝,我不太喜欢吃肝所以没尝。点单时有是否加辣椒粉的选项,我最初以为问的是否加在面里,东西上了才知道辣椒其实是加在汤里的 ,结果就是,

记录

7月自媒体运营复盘:小红书、微信公众号、个人Blog

7月算是自媒体内容的初步尝试,初步进行了频次不高的更新动作,结合前期复盘以及相关课程学习,有一些收获需要总结沉淀。 更新情况: 小红书: 日期标题链接2023/7/17月第一天,我失业了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49ffadf000000001303e3892023/7/12失业在家,10分钟用Notion建一个个人网站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4ae8aac000000001002acc32023/7/14能苟住千万苟住啊同学们数据不佳已隐藏2023/7/23我的播客整理工作流:从收听到笔记一站搞定!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4bd323a000000000800efbb2023/7/29谁懂啊家人们,开封菜的迪迦长这样数据不佳已隐藏 微信公众号: 日期标题链接2023/7/97月第一天,我失业了https://mp.weixin.qq.com/s/Fyj70NL16fyX4Xrv

记录

7月第一天,我失业了

之前已经写过不好的预感,现在,靴子终于落地。 29号让我回公司沟通,接到通知时就感觉不妙,但是真正谈过之后,倒也没那么意外。并不是说我坦然接受了这个结果,而是说,这个后果,我内心里已经预演了很多遍了。 回家后跟家人沟通了一下,他们意外地没有太激烈的反应,连我老妈这个什么事都比较操心的,都相对平和的接受了,并且多次表达实在不行就自己做点什么,省得受气。 剩下的事就是安顿好家里的琐事,利用缓冲期找工作,和以前出去的同事稍微做了沟通,看看有没有机会。也有打算正经做一做一直想做的各个账号,定位和内容其实没有想得特别清晰,但是大致方向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中年人的人设,不敢说教什么方法论和工具使用,只求在学习和日常运用中边学习边分享(我甚至不敢说工作中,苦笑)。 封面为使用好说 app 生成的 AI 绘画,prompt 为“一个35岁左右的亚洲男人,失业,坐在室内看向窗外,表情彷徨,中景”。

记录

探店一瞥

螺蛳粉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以口味来说并不比其他东西好吃多少,闻起来的味道也足以回退不少人,但是只要吃过一次,三五不时地就还是会想去吃它。 拱墅万达新开了一家螺五爷螺蛳粉,评价挺高,就趁工作日路过的时候过去吃了一顿,汤底相比以前吃过的确实浓郁些,价格也适中,算是吃得比较爽快的了。 我当时正低头狠嗦,两个小姑娘进门点餐,左看右看一直犹豫不决,随后进来一个比我小不了多少的男人,带着鸭舌帽,相貌并不出众,对着店员说:“您好,我是抖音探店的。”我没听见他做什么自我介绍,也没看见他亮出账号,总之,第一印象就异常直接。店员可能也是见过世面的,直接回复说:“麻烦稍等下,等前面两位先点完餐再说吧。” 于是,男人退到了门外的餐桌坐下。店员忙完之后和他进行了简单的沟通,等我吃到一半抬头看的时候,男人已经在门外嗦上了粉,也没吃多少,就开始准备拍摄了。 我吃完出来,看到他正在店门边试拍,没有助手,就一个人,举着手里的安卓机,一遍又一遍地举起放下,每次放下都是一次摇头,似乎开头已经是消耗了不少气力。 我并不了解一个探店视频的拍摄流程,但看得出来,这个赛道已经

记录

37岁,终于面临人生抉择

再过三四个月,在这家公司就快6年了,6年中有不少次同事离职问我要不要一起,当时氛围和待遇都还过得去,加之有家有口不一定承担得起这份风险,就一直呆到现在。 去年年中,人事大地震,领导全换了遍,以前能说得上话的很多话也没法说了。新领导阿里空降,对行业基本逻辑一窍不通,却有异常自信,总认为一个锤子可以敲平所有钉子。一番折腾下来,所有人被卷得筋疲力竭,地区数据却一天比一天难看,个人的境况也越发飘摇起来。 我自认对新技术和新趋势还是有一定的关注的,有想法在生产内容方面做一点个人的尝试,加上去年底AI兴起,明显感觉到有了一个新的风口。但是,自己做能不能成,心里又是没底的。 这几天阿里又爆大规模裁员,整个杭州的就业市场更加灰暗了,朋友们都说先苟着,可真能苟得住么,后面究竟该怎么走呢?

记录

自媒体折腾第二周:小红书更重互动、微信公众号纹丝不动

本周是开始折腾自媒体的第二周。 更新情况 因为Raycast推出了Pro方案,12号在小红书上更新了一篇图文笔记,笔记链接如下: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45d22bd0000000013000004。 微信公众号未做更新。 数据复盘 本周只更新了一篇,所以数据来源仍主要来自上周的更新。 第一篇 自我感觉版式不适合小红书的笔记,数据相对最佳。观看量第二好的是介绍Microsoft Outlook的 ,这有点让我意外,私下归因两点: 1. 邮件客户端相对是一个较为广泛的需求,Microsoft Outlook是老牌知名产品,自带认知度和流量。 2. 这篇笔记的观看量是1345次,评论数是6个,点赞数是4个,收藏数是1个,作为对比,数据第三介绍Drafts的笔记 ,观看量是499次,评论数2,点赞量11,收藏数8个。有理由相信,对小红书来说,评论数是权重更强的互动,评论数更多的笔记更容易获得流量倾向。 3. 目前为止数据最差的是我12号更新的笔记,介